求才之路:談談我們怎麼找研究員的

Lucia Lin
Feb 16, 2021

--

這篇文講了很久要寫,不知不覺就欠過年了,真的太忙了。整個招募歷程很值得紀錄,對我、整個研究團隊來說,也是很重要的一次學習,很多不同於以往的嘗試。有些事情應該值得求職者跟求才者兩邊參考,就來寫寫吧。

起心動念

一開始的第一個題目是:「我到底要找什麼樣子的夥伴進來?」資深的、中階的、資淺的?

回到求才需求面,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:檢視內部資源。去年中悠識有一位研究員離職準備出國深造,在職中的分別是我本人、另一位資深研究員、以及兩位中階研究員,另外還有一位中階數據研究員。大家在專案上基本上都有獨立執行能力,但需要同事互相協作,所以沒什麼懸念,我們很快就決定要找初階研究員,一方面我比較好跟老闆開口多找一些幫手,另外一方面,我們整組同事都可以帶新進研究員。

常聽到大家哀號說,很難找到初階研究員的工作。我想幾年下來,這個情況應該會逐漸改變。中階研究員越來越多,能夠帶領初階的人手就會浮現。我也是這一兩年才體會到,人才要自己培養才是王道。所以年輕孩子們啊,機會還是很多的。

撰寫招募文

參考幾篇招募文,思考一陣之後,覺得招募文要有幾個要點:

  1. 寫清楚要找什麼條件,具備哪些特質的人
  2. 介紹清楚公司、部門,平常工作內容
  3. 面試流程會經歷哪些事情
  4. 簡介公司福利

最後我寫的招募文如下: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userxper.tw/posts/3415289345236450

寫招募文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要誠心誠意。你內心必須要勾勒出未來工作夥伴的樣貌,想像你正在對這個人描述這個職位,聊聊工作的現況,就很自然能夠寫出來了。這篇文必須要讓閱讀者一看就能夠對這個工作有輪廓,在第一階段雙方能夠聚焦,不致偏離太多。

誰來執行招募

這次跟以往最大的不同,就是我們整個團隊都凹下來一起參與招募新人的活動。而且我跟老闆說,請他到最後的階段再進來就好,讓之後實際要跟新夥伴工作的同事,能夠多參與一些討論。

所以從收履歷、篩選評分、電話面試、面訪,所有的團隊同事(其實也就四個人啦)都一起參與。缺點是效率變低,因為時間難約。優點是天啊我這次好輕鬆,只憑藉自己的判斷真的很辛苦也不客觀,年輕同事們在求職領域還保持著熱度,對於這些履歷非常敏感,去了哪實習,研究背景跟我們工作領域是否符合,再也不是我一個人的事,當然也就不是我說了算。

大夥透過Notion建立求職者名單,放上基本背景資料,每個人在看過履歷之後,簡單寫下對每位求職者的印象及想法。我找一段沒有牽涉到個資的部分,截圖給大家看看。(通常寫最少的那個人就是我哇哈哈)。七十幾份履歷,我們每份都這樣整理。另外有幾個欄位,可以載明聯繫進度狀態,確保我們每個人都有回覆。

這階段我覺得好累,主要是花費不少時間看履歷、寫回饋。我們四個人都花很多時間在這件事上,為了不辜負每封求職信,以及好好地尋覓我們未來夥伴,大家都認真的看完(感動)。

最值得欣喜的是,每個人在過程中同時也在回顧自己,我當年怎麼投遞履歷、如何準備、面試時說了什麼、為什麼我會選擇這份工作。我覺得這是我當初沒有想到的意外收穫,而且彌足珍貴。

瀏覽履歷、作品集

這個階段我感觸良多。履歷大致上可以分這幾種:

  1. 各方面都有對上,可以往下階段走的
  2. 有認真準備,但是偏設計或是行銷或是基礎研究,跟我們的目標不符合
  3. 海撒的。有職缺他就會丟一樣的履歷,沒有針對這個職位調整
  4. 掉漆的。寄件人是綽號、沒有作品集、作品集連結失效、作品集連結要帳號密碼、直接貼整份論文PDF給我的、還有連中文名字都沒有但他又不是外國人的

找其他工作我就先不說,我們的職業內容跟體驗相關,第一個接觸點就失敗,我們也很難為啊。在寄出履歷之前,可以先寄給你的朋友,看看會收到什麼,我自己重要的信件都會從A信箱寄到B信箱,確認收到後的資料是正確的,萬無一失。

履歷跟作品集內容的部分,因為悠識研究工作比較特殊,看待面試者過去的「研究經驗」會偏向商業取向的研究。基礎研究、設計研究的會在比較次之的位置。幾個重點也可以聊一下:

  1. 研究經驗:實習、實驗、研究生、交換學生經驗都可以,因為是找初階研究員,所以並沒有要求要有多厲害的代表作,反而是對於研究的邏輯陳述我們很看重。轉折、歷程、如何克服困難,如果有提到這些,都很加分。
  2. 溝通方式:我們對於「求職信內容」有沒有做好第一次的溝通還蠻在意的。信件內容要能引導閱讀者來觀看後面的附件、連結等等,求職中要溝通的每件事,學歷、經歷、論文發表、對職位的期待等等有沒有說明清楚,邏輯是否順暢。視覺上呈現反而排在很後面。
  3. 想要這份工作的理由:很多人根本沒思考這個問題,當然在履歷中也就看不出來真實的想法是什麼。不過還是有不少應徵者認真地寫下緣由,尤其是為什麼來找乙方顧問業的工作,看到思考到這層的面試者會有點感動呢。

撰寫拒絕信

這一部分剛開始真的很難,很多用心準備的朋友們,真的很難拒絕。但這是我的工作之一,沒辦法不面對。後來我思考並且盤點幾個拒絕的理由之後,就變得稍微簡單一些。不外乎如下:

  1. 提供的資料太少
  2. 專業不符合
  3. 過去經驗與使用者研究相關度低
  4. 你很優秀,但是競爭者眾多,很抱歉我們選了其他人

除此之外,會針對個人的狀況,或多或少做些提醒,像是鼓勵經驗不足的朋友做些side project,履歷表作品集太簡陋的詳加描述研究歷程,或是建議他們去找其他更符合他們專業的工作,甚至有些我就直接說,你很優秀,我沒辦法給你更多建議,在其他地方,一定會有更好的機會等待。

這本來就不是個愉悅的過程,雙方都要接受可能會有這種結果,面對及放下。

電話面試

這部分是由我們團隊四個人一起進行,一通電話大概20分鐘左右,主要有三個部分:

  1. 請你自我介紹
  2. 聊聊你過去進行過的研究中印象深刻的部分
  3. 為什麼想來應徵悠識研究員

接著為了整合大家的想法,我們有個很粗淺的評分機制,分四個面向:

  1. 對研究的熱情
  2. 溝通口條
  3. 專業經驗背景
  4. 作品集

每個人每個面向每位面試者三分,算是粗淺的把主觀意識質化中的量化,也盡量讓不同天電話面試的朋友,有互相比較的依據。另外團隊成員間意見不同時,也比較能夠早點發現,快速討論。我們跟專業HR相比之下是幼幼班,不過以悠識的規模,這樣已經算非常足夠了。

還蠻多朋友到這邊就開始無法正常發揮,會緊張是一定的,不過在緊張的狀況下,還能夠有邏輯的陳述自己的想法,是我們工作上必備的技能點。大多數的朋友都蠻能夠侃侃而談,在這個階段,可以聽聽大家對過去研究的想法,算是這階段最重要的考驗。

雖然隔著電話,但你還是能夠分辨,講到哪些是在唸稿,講到哪些是開始有著熱情。我覺得這個是可以練習的,需要的時候,可以多找親朋好友互相表述自己對工作的想法,對過去經驗的陳述。說故事的能力很重要,別讓經驗不足的緊張感影響自己的表現了。

面對面最後一次面試

最後一次面試,我出了一題情境題,下面是信件內容:

「以oooo官網服務為例,若客戶想提供付費會員制的服務,找悠識進行前期需求探索的研究,你會怎麼規劃這個研究案?」請以十頁以內的投影片形式簡述你的研究提案。

這題不簡單,試著思考看看,答案沒有絕對的對錯,不用過度緊張回答得好或不好,我們主要是要看您對於議題的拆解能力,以及對研究方式的敏感度。

顯然我的提醒無效,所有的人都很緊張XDD,大家紛紛來信詢問細節,我也只好一個一個回覆。但這就是我們的日常啊夥伴們!!!這部分我們會這樣看:

  1. 從哪些面向拆解這個議題
  2. 哪些問題是我們要問客戶的
  3. 初期擬定的研究計畫會如何進行,為什麼這樣安排
  4. 預期結果可能會是什麼

這題我有故意出比較難,超過大家能力範圍,但我的要求沒有比較多,我知道新手大概能夠講些什麼,而且到這個階段的各位都很優秀,要擬真一點,才比較知道之後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,這位新同事能不能夠一起討論,我們需要有想法的夥伴。

結語

這整個過程,其實就是溝通跟聚焦。找適合的人,找適合的工作。最後終於在農曆年前塵埃落定,辛苦了我的團隊夥伴們,感謝老闆們,感謝大家一路不離不棄一起找到新的夥伴。我也終於在新同事來上班的當天凌晨,算是對這件事有個交代,寫完這個過程。

謝謝所有來應徵的朋友,感謝你們所花費的時間及心力,面對很多優秀的朋友,只能說很抱歉,祝福大家能夠順利找到適合的職位。

啊這次實在太累了,所以我們今年大概就這一次了。期待新同事們,未來能夠一起激盪出更多美好的火花。

--

--

Lucia Lin
Lucia Lin

No responses yet